100%

次贷危机掀起金融风暴 专家热议中国金融改革

  在中国经济以不可逆转之势加速与世界接轨之际,美国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风暴却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。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,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?18日,多名官员学者齐聚"中国金融:变局与对策论坛",共同探讨全球市场波动之下的中国经济与金融业的改革创新。

  吴晓灵: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

 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,货币当局放松银根,将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。应该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、灵活的金融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路径。

  她认为,虽然仍要继续坚持宽松的财政政策,但不应再重复1998年的历史,通过大规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经济发展。她认为,目前中国面临外需不足,在国民经济增长模式中,投资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。投资的增速过快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,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平稳有效增长。

  "当务之急在于,应该扩大有关民生的财政支出,提高居民收入,增加消费能力,这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,也是中国财政改革的方向。"吴晓灵表示。

  她认为,应该对衍生产品的创新做出限制,并禁止在衍生品基础上多次衍生。

  吴晓灵指出,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世界,在这个国际化环境中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,只能成为金融风险被动的承担者,企业也难以发挥竞争力,中国企业的成长,创新型国家的建设,都需要新一轮金融改革,解除不必要限制,让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。

  曹文炼:加快推进财税政策改革

  "坚定不移推进扩大内需之路,加快推进各项财税政策改革,制定和完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,扩大农村消费,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,发展中小金融机构。"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明确表示。

  他对奥运后的经济充满信心,但同时,他认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国内外两方面的考验,外部的压力主要是国际金融动荡进一步发展;内部压力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发展,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任务。

  曹文炼认为,进一步促进国际金融平衡,积极稳妥推进走出去战略,适当加大对外股权投资力度。货币政策要适当提高预见性、针对性和灵活性。加快利率市场化,支持重点行业建设。

  樊纲:完善私人产权和信用关系

  "中国应发挥私人产权和私人信用的作用,减少国家与私人之间的信用关系,将政府解脱出来。"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表示。

  他认为,目前大型商业银行都归国家所有,使信贷变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信用关系,不仅容易导致呆坏账,还会将政府陷入一般的信用关系中,加大监管成本。政府对私人之间信贷的限制,使商业银行失去了信用基础。因此,中国应该规范和发展最基本的私人之间的产权和信用关系。

  他说,中国金融体系最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金融体系发展不足、竞争不足,创新不足,以及监管过度、成本太高,灵活性太差。

  此外,樊纲表示,如果任何事情都要等政府同意后,那么中国永远不能有灵活的创新机制。解决之道是发展法制精神,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讲,只要法律没有禁止之事就可以做;监管者的职责就是尽快地将市场正确的经验进行规范,使之合法化。